
“十五”以來,國民經濟平穩快速發展,推動了重型機械工業的發展和大型冶金設備國產化。環境下的穩定和整個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中國的原材料工業、能源、交通和基礎設施建設也取得了快速增長,特別是鋼鐵產量從1億噸增加在第十個五年計劃到2006年的4200萬噸,這很大地推動了發展重型機械和冶金設備的本地化過程。
我國冶金工程行業發展現狀及前景分析
由于過分依賴引進國外技術和設備很長一段時間,雖然國內鋼鐵行業已進入階段,依靠技術進步來提高其核心競爭力,國內冶金技術的自主創新能力一直沒有很大的提高。從1950年代中國主要冶金設備依賴蘇聯的援助,到1980年代從國外進口二手設備,然后到1990年代從國外引進更先進的生產線價格高,很難在中國形成自主創新能力,因為它沒有注意技術的消化和吸收。在2005年,中國鋼鐵工業協會的統計數據顯示,在第 一個四年的第十個五年計劃,中國大中型鋼鐵企業花了175.07億元在引進國外先進技術,但消化和吸收引進技術支出只有8.6億元,這是只有4.9%的介紹費用。近年來,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和其他部門有規定,一些生產線的國產化率應達到50% - 70%時,但許多企業主要集中在低端技術和過程,而且還不能形成自己的創新能力的關鍵部分。事實表明,外國對我國封鎖的技術越多,自主創新后就越能掌握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國外反復向我國出售技術,我國熱衷于反復引進的技術越多,越不能形成自主創新的能力。近年來,國外冶金企業對我國的技術密封要求越來越嚴格,加大了自主創新的難度。
針對目前的現狀,提出了提高國內冶金工程公司工程設計能力的措施和方法。
(1)國內冶金工程企業須倡導國際生存模式,在理念、管理和技術上順應國際潮流,以國際化的方式謀求生存和發展;
(2)國內冶金工程公司須積極實現產品功能設計的轉型,走具有核心設計技術和核心制造技術的道路,具備產品功能實現的功能,與國外冶金工程公司競爭。
(3)以冶金過程工程和動態設計理論與方法為核心,構建了一套完整的冶金工程設計創新理念、理論與設計方法體系。結合國內新建或重建冶金工程建設工程,冶金工程設計的實現創新的概念,理論和工程技術集成創新設計方法作為載體來推動中國鋼鐵制造流程的實現目前,我們是在做一項轉型,轉變經濟增長模式的鋼鐵企業,提高鋼鐵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